「家」的定義是什麼?或許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,社會大眾對家的定義不外乎是一個有父母的完整家庭,但在社會上家庭功能不健全的失親兒,卻是越來越多,改變家庭功能的層面很多,對孩子也會造成不可抹滅的影響。在社會中,儘管有些家庭結構完整,但是在家庭的功能上卻缺少了許多,例如經濟、親子關係、養育責任等,孩子成長過程中只要少了其中一項,這樣的家是否還可以稱之為「完整」呢?

    在某些人心中,就算家庭結構不完整,家庭功能不健全,但是他依然擁有了自己想要的家庭模式,隔代教養的孩子總是會告訴自己,長大後要回報祖父母,因為他們是自己在世界上最親的親人;單親家庭的孩子會告訴自己,長大了要孝順父親或母親,因為成長的過程中,他們看見了父母養育自己的辛苦;對於孤兒來說,他們永遠都會想要回到父母身邊,因為他們心裡總是對家有很深的期待;「家」是大家所渴望的,而幸福的家庭又會是多少人心中最深的遺憾。

    中心的孩子們,家庭型態都有所不同,包含單親、隔代教養、弱勢家庭和親屬寄養等,在其他人眼裡,他們是社會上需要關心的孩童,但在與他們相處時,他們並不會因為自己的家庭狀況而自怨自艾,相反的,他們有的人樂觀、有的人還是充滿著自信,儘管有時會感到自卑,但他們需要的,絕對不會是大家同情的眼光。在一次家庭訪問中,父親驕傲的告訴我們,家中的玩具都是別人不要且有損壞的,經過他的巧手改造,在孩子眼中,依然是他們最寶貝的玩具,父親也透露出家中成員所穿的衣服都是從資源回收箱裡拿來的,只有過年才會買新衣服,穿在孩子身上,他們也會覺得那是新的衣服,他們並不自卑,而是用不同的眼光去接受家中所缺乏的部份。在另一名孩子家中,我看見的是一位母親堅強的面對丈夫的死去,辛苦的養育四名子女,在母親的眼中看不見疲憊,只看見了她對子女的那一份愛,良好的親子關係補足了父親的缺口,母親開朗的個性給予孩子正向的影響,他們並不覺得自己的家不如其他人的,因為他們想要的家庭模式,或許就只是五個人共同好好生活就已足夠了。

    從電視、新聞和周遭環境中,常會聽到許多有關每個家庭不同的故事,看著或聽著這些不一樣的故事,也會讓自己深深的感覺到,並不是完整的家才能擁有幸福,而是需要這個家中有著自己本身所期望的「愛」,這才是最重要的。家通常是一個人背後最主要的後盾,當人傷心難過時,最會想起的一個地方,它也是一個最溫暖的避風港,而社會上失去這個港口的人越來越多,他們就像漂泊的船隻,漫無目的在社會中流浪,我們是否能像燈塔一樣,引領他們回到屬於自己的港口,不要讓他們因為各種不同的因素而離開了自己的家,而是要讓他們去接納自己家庭的不完整,靠自己的力量把缺口補起來,想要幸福的家庭,可以靠自己的雙手建立起來,他們需要的並不是社會大眾的同情與憐憫,而是可以讓他們勇敢向前的勇氣、溫暖和引導,讓所有人都可以知道幸福的家庭會是什麼模樣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einkid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